8月底,記者在杭州見到吳興堯時,他剛從斯洛文尼亞回來。
作為亞太機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太”)的一名技師,吳興堯近年來頻頻出國,意大利、德國、日本等國多家設備制造企業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剛去斯洛文尼亞是考察輪轂電機相關技術,今年底,世界最前沿技術的輪轂電機生產線就要在亞太建成。
吳興堯今年42歲,水瓶座,O型血,是有著新奇古怪念頭的實踐家。他18歲來到亞太工作,已經24年了。從一名普通的裝配操作工人到技術員再到現在的業務骨干,他參與設計、安裝、調試了眾多自動化生產線,完成改進項目320個,為公司節省成本800余萬元。今年5月,吳興堯牽頭負責的生產智能化推進小組剛剛榮獲杭州市模范集體稱號。
就是這樣一位年富力強的技術專家,卻僅有初中學歷,你能想象嗎?
一身藍色的工作服,憨厚的面龐,沉默寡言,回答記者第2個問題時,已是滿頭大汗。當記者跟吳興堯面對面聊天后,才體會到亞太“土專家”的真實風采。
“他干活不怕,最怕講話?!眮喬麻L黃來興這樣評價吳興堯,也許正是這種內向的性格才能專心、專注、專業地做精技術工作。
■ 一張圖紙改變“命運”
1992年10月,年僅18歲的吳興堯進入亞太,在鼓式制動器裝配線做檢驗工人。平淡的工作做了三年,但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他的工作軌跡。
作為檢驗員,吳興堯有一次畫了張工具箱的圖紙,結果畫得非常好。原來在來亞太工作之前,吳興堯曾經做過一年木工,有畫家具圖的底子。亞太相關領導發現了他的這個特長,后來車間要做改進工作,于是調他到技術科,做工藝改進。
來到技術科后,吳興堯接觸到了很多新的設備,新的技術,僅有的初中文化肯定不夠用了。于是,他堅持不斷學習新知識,通過業余時間取得了大專文憑,先后掌握了機械制圖、編程以及電、氣線路的安裝技術。
“我喜歡新的事物,喜歡鉆研,可能跟自己的脾氣有關吧?!眳桥d堯表達了他對學習新知識的不懈追求和無窮樂趣。采訪中,吳興堯給記者看他微信分享的“球形輪胎”的帖子,對各種高科技產品他都非常感興趣。
很快,吳興堯就在工藝改進的道路不斷做出成果。汽車制動系統對工藝的要求十分精密,經過多年鉆研,吳興堯設計出了制動器試壓與抽真空吸油一次完成設備,該設備改進前與改進后人工效率提高50%,同時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此項目在蕭山區首屆青工“五小”(小發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設計和小建議)科技成果評比中獲得了三等獎。
亞太改造捷達前鉗體裝配線時,供應商給出的報價是15萬元。吳興堯用了兩個月的努力,只花1.9萬元就把該裝配線全面改造完成,目前已形成單班月產M6A前制動器產品1.5萬套左右的裝配能力。
■ 工匠是“精神還是神經呢?”
不斷學習的吳興堯,逐漸成長為亞太的技術專家。他先后負責完成設計、安裝、調試了13條裝配生產線和30多臺檢測設備,改進項目320余個。截至目前,吳興堯已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1項、浙江省科學技術成果4項,浙江省QC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
“在技術改進過程中,你遇到的**的困難是什么?”面對這個問題,吳興堯表示:“在技術方面,我的膽子比較大,大膽地想,細心地做。通常情況下,我都是把可能出現的問題,在設計方案時就盡量考慮進去?!?/span>
2011年,亞太供一汽-大眾的捷達鉗體總成綜合性能試驗臺數據不穩定,經生產廠家多次改進無效,未能通過一汽-大眾的認可。關鍵時刻,吳興堯勇挑重擔,負責重新設計制作,歷經4個月的時間,經過反復的測試和多輪程序改進,檢測結果得到了整車廠專家的一致認可。
亞太副總經理施正堂告訴記者:“該試驗臺的研制成功,不僅為我們節省了30余萬元資金,同時提升了公司在檢測設備方面的研制能力,為產品進入合資品牌整車企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span>
2013年,亞太領導考慮到公司的鉗體產品形狀特異,國內機器人集成廠家對產品及工藝不熟悉,同時為了保護公司生產過程資產,提出要自主摸索集成、設計自動的機器人鉗體加工生產線。接到任務,當時吳興堯嚇了一跳,“從來沒做過,有點慌”,但經過近一星期的資料查閱、分析與思考,他認為根據現在自己掌握的技術,再通過機器人編程應用的培訓就能完成這個技術挑戰。從當年6月開始總的方案設計,7月訂購機器人和外圍部件, 8、9月通過二次機器人編程應用的培訓,吳興堯帶領團隊不斷學習,不斷摸索與改進,花了8個多月的努力終于調試完成首條公司自主集成、設計的機器人鉗體加工自動生產線。
2015年,吳興堯帶領團隊又完成了****條卡鉗加工桁架自動線。
生產線技術改進的成績越來越多,吳興堯正在實現從工人到工匠的蛻變。不過,他對工匠精神卻有不同的理解?!坝袝r候想,精神還是神經呢?我脾氣有點古怪,有問題想不明白就睡不著,有時候半夜一兩點鐘起來,還在想?!?/span>
大師多是偏執狂,吳興堯應該也可以歸屬大師行列了。
■ “土八路”成長為好老師
亞太位于杭州蕭山區,吳興堯是土生土長的蕭山人。在家門口工作,讓他對亞太有著更深的感情。采訪中,他很動情地說:“我很感激亞太,我是個土八路嘛,能有今天的成績,都是亞太給我機會,給我平臺。沒有亞太,就沒有我的現在?!?/span>
成為技術專家的吳興堯,現在要承擔更多任務了。
據施正堂介紹,現在買現成的自動化生產線很難買到,都需要定制。即使定制,設備供應商設計的生產線也不一定完全符合企業的需求。因此,亞太新成立了杭州亞太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專門負責智能生產設備的設計、安裝、調試和改進等工作,吳興堯擔任副經理。
吳興堯開始組建團隊,教徒弟,傳幫帶。先后帶領大學畢業生50余名,為亞太培養了一支有扎實技術的改進隊伍。智能裝備公司員工黃鋟楨認為:“吳工是非常好的老師,傳授知識,毫無保留。”
黃來興告訴記者:“像吳興堯這樣的‘土專家’,我們公司不是很多;但兢兢業業奉獻聰明才智的技術專家還有很多,因為我們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和使用,不僅是薪酬,為員工提供施展才能的平臺,幫助他們成長,才是留住人才的更好途徑。”
---本文轉載自《中國汽車報》